三年级科学主题的教案模板

毛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科学主题的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8nT本库

三年级科学主题的教案模板18nT本库

一.教学目标:8nT本库

1.过程与方法:8nT本库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8nT本库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8nT本库

2.知识与技能:8nT本库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8nT本库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8nT本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nT本库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8nT本库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8nT本库

二.教学准备:8nT本库

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8nT本库

三.教学过程:8nT本库

(一)导入新课:8nT本库

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8nT本库

(二)自主学习:8nT本库

1.认识纤维。8nT本库

(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8nT本库

2.学生认识布料。8nT本库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8nT本库

(2)分组研究。8nT本库

(3)小组汇报。8nT本库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8nT本库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8nT本库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8nT本库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8nT本库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8nT本库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8nT本库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8nT本库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8nT本库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8nT本库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8nT本库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8nT本库

(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8nT本库

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8nT本库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8nT本库

(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8nT本库

(三)课后作业;8nT本库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8nT本库

三年级科学主题的教案模板28nT本库

教学目标:8nT本库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8nT本库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8nT本库

教学准备:8nT本库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8nT本库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8nT本库

教学过程:8nT本库

一、观察蝗虫。8nT本库

1.观察蝗虫的身体。8nT本库

☆观察身体的哪些部分?(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8nT本库

☆用什么方法观察?8nT本库

☆按怎样的顺序观察?8nT本库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8nT本库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8nT本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8nT本库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8nT本库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8nT本库

1.看课本插图:8nT本库

给与蜗牛相同的动物画“〇”。8nT本库

与蝗虫相同的动物画“△”。8nT本库

有疑问的动物画“?”。8nT本库

剩下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8nT本库

2.汇报交流: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8nT本库

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8nT本库

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8nT本库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得像蜗牛的动物和长得像蝗虫的动物?8nT本库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8nT本库

1.怎么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8nT本库

2.测量蝗虫的大小。8nT本库

☆测量什么?8nT本库

☆怎样测量?8nT本库

3.测量并描述一只蝗虫的大小。8nT本库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8nT本库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8nT本库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8nT本库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8nT本库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8nT本库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8nT本库

☆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8nT本库

☆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8nT本库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8nT本库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8nT本库

七、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8nT本库

教学建议:8nT本库

1.江南地区蝗虫较蚱蜢少见,本课教学时完全可以用蚱蜢代替蝗虫进行教学。8nT本库

2.本课只对蜗牛和蝗虫等具体个体进行比较,不抽象出软体动物和昆虫的概念。8nT本库

3.蝗虫好动,在测量它的身长和展翅长度时,需要两个同学合作进行。8nT本库

三年级科学主题的教案模板38nT本库

一.教学目标;8nT本库

1.过程与方法:8nT本库

(1)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瓷与玻璃的相同与不同。8nT本库

(2)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和瓷的相同与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颗粒的粗细不同等。8nT本库

2.知识与技能:8nT本库

(1)认识玻璃和陶瓷特点的相同点,如不会生锈、腐烂,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它们的不同点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8nT本库

(2)了解玻璃与陶瓷的用途。8nT本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nT本库

(1)意识到制造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8nT本库

(2)体会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还相当普遍。8nT本库

二.教学准备;8nT本库

1.学生自带一些玻璃、陶瓷用品,变色眼镜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8nT本库

三.教学过程:8nT本库

(一)导入新课:8nT本库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8nT本库

2.复习引入。8nT本库

(二)自主学习:8nT本库

1.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8nT本库

(1)学生汇报。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在些什么用途?8nT本库

(2)师生小结。8nT本库

2.研究玻璃和陶瓷。8nT本库

(1)用放大镜观察、铅笔敲、互相刻划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与相同点。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8nT本库

(2)学生研究后汇报。8nT本库

(3)教师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8nT本库

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后会变软,而陶瓷不会变软;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它们都可以作为盛东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为他们不会生锈、腐烂。8nT本库

(4)师生共同小结小结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8nT本库

3.比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8nT本库

可以用互相刻划比较软硬,放大镜观察颗粒的大小。从而区别陶与瓷。8nT本库

4.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8nT本库

(1)介绍中国的陶瓷技术。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英文中“陶瓷”与“中国”是一个词,“ahina”。8nT本库

(2)学生阅读P56的图,想象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8nT本库

(3)小组交流。8nT本库

(4)个别同学汇报交流。8nT本库

5.介绍陶瓷和玻璃的广泛用途。8nT本库

(三)课后作业。8nT本库

用泥土制作一个陶瓷模型。8nT本库

三年级科学主题的教案模板48nT本库

一.教学目标:8nT本库

(一)过程与方法:8nT本库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8nT本库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8nT本库

(二)知识与技能:8nT本库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8nT本库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8nT本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nT本库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8nT本库

二.教学准备:8nT本库

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8nT本库

三.教学过程:8nT本库

(一)导入新课:8nT本库

(二)自主学习:8nT本库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8nT本库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8nT本库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8nT本库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8nT本库

3.小组汇报。8nT本库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8nT本库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8nT本库

(三)课后作业。8nT本库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8nT本库

三年级科学主题的教案模板58nT本库

【教学目标】8nT本库

科学概念目标8nT本库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8nT本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8nT本库

科学探究目标8nT本库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8nT本库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8nT本库

科学态度目标8nT本库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8nT本库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8nT本库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8nT本库

【教学重难点】8nT本库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8nT本库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8nT本库

【教学准备】8nT本库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8nT本库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8nT本库

【教学过程】8nT本库

一、聚焦8nT本库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8nT本库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8nT本库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8nT本库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8nT本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8nT本库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8nT本库

二、探索8nT本库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8nT本库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8nT本库

2、引入对比实验。8nT本库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8nT本库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8nT本库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8nT本库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8nT本库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8nT本库

4、明确实验方法。8nT本库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8nT本库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8nT本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8nT本库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8nT本库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8nT本库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8nT本库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8nT本库

6、出示实验记录单。8nT本库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8nT本库

1、出示实验材料。8nT本库

2、出示实验提示。8nT本库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8nT本库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8nT本库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8nT本库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8nT本库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8nT本库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8nT本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8nT本库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8nT本库

三、拓展8nT本库

1、拓展资料。8nT本库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8nT本库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8nT本库

2、课后实验。8nT本库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8nT本库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8nT本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8nT本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